所谓弦绝者,其声嘶;土败者,其声哕也。若下后外邪不尽,不得已而复汗之,邪虽去而内外俱虚,是以脉细振寒,所伤滋大矣。
廉泉玉英者,津液之道也。 客有病痞者,积于其中,伏而不得下,自外至者,捍而不得纳,从医而问之,曰∶非下之不可。
自□入阴筋,肝藏结也;三阴之藏俱结矣,故主死。今误吐下,则胸虚邪陷,故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也。
大肠胀者,肠鸣而痛濯濯;冬日重感于寒,则飧泄不化。 医见心下结,而下之使利,是治之反也。
否则独阳不生,独阴不成,恶能望其化生哉!然则人之不孕育者,岂夫妇竟无一交媾之遇邪?先汗后下,于法不逆,病应解而仍不解,反烦躁者,以别其治也。
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满,呕逆,洞泄,狐疝,遗溺,癃闭。 而其候各有三:经病则有邪已传阳明而太阳之表未罢,兼见头痛恶寒无汗之太阳证者;有太阳之邪已罢,悉传阳明,但见壮热有汗,心烦不眠,口渴引饮之阳明证者;有阳明之邪未已,复转少阳,兼见胸□痛,寒热往来,口苦而呕,目眩耳聋之少阳证者。